偷鸡不成蚀把米是一句俗语,意思是以米诱鸡而偷之未成、反而赔了米。比喻图事不成、自己受到损害。
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故讲的是从前有个游手好闲的人,用喂鸡吃泡过酒的米的方法,让邻居家的鸡醉酒后偷走了鸡。正在他准备吃鸡时却被发现了,于是仓皇而逃。从此,民间就多了一个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俗语。
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近义词——赔了夫人又折兵
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比喻不但没有占到便宜,反而遭受了双重损失。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元杂剧《隔江斗智》,明代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也记录有同样的故事。
《隔江斗智》及《三国演义》载:三国时周瑜出谋划策,把孙权的妹妹许配刘备,让刘备到东吴成婚,想乘机扣留,夺回荆州。结果刘备成婚后带着夫人逃出东吴。周瑜带兵追赶,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。人们讥笑周瑜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后用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来比喻想占便宜,没有占到便宜,反而遭受损失。